C++中的Digraphs、Trigraphs和Tokens

2018/09/29 c++

偶然在C++ Quiz上看到一道题:

// 以下代码的输出是什么?
#include<iostream>

int main() {
  int x=0; //What is wrong here??/
  x=1;
  std::cout<<x;
}

这个看似简单,实际很容易采坑。

之前也是偶然间了解到C++的Digraph(双字符组),但是当时没有进行扩展了解,没想到C++还有Trigraph(三字符组)…,这个概念其实也很简单,维基百科的词条三字符组与双字符组1写的也很清楚,就直接搬运过来一下。

缘起

C语言的源程序的最低必须的字符集是基于7位ASCII码字符集,是ISO 646-1983 Invariant Code Set的一个超集。ISO 646最初是1972年颁布的一项国际化的7位ASCII标准,规定了12个字符所对应的码位保持对各国标准开放:# $ @ [ \ ] ^ ` { | } ~ 。 因此法国标准AFNOR NF Z 62010-1982把码位0x7c(ASCII码的 | )定义为ù,用法文键盘就难以输入C语言的位或运算符 | ;码位0x7e(ASCII码的 ~)定义为 ¨ (即分音符),法文键盘就难以输入C语言的位非运算符 ~ 。 加拿大法语标准CSA Z243.4-1985中把码位0x5e(ASCII码的 ^ )在定义为É,导致难以输入C语言的异或运算符 ^ 。

三字符组

为解决上述的C语言源代码输入问题,C语言标准规定预处理器(C preprocessor)在扫描处理C语言源文件时,替换下述的3字符出现为1个字符

三字符组 替换为
??= #
??/ \
??' ^
??( [
??) ]
??! |
??< {
??> }
??- ~

注意: 编译器对三字符组的处理是在解析注释、宏的步骤的前面2,可以理解为优先处理三字符组

那我们再回头看上面那个题,其等价于:

// 以下代码的输出是什么?
#include<iostream>

int main() {
  int x=0; //What is wrong here\   <- "??/"被解释为"\",使得自动折行 \
  x=1;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<- 此行其实是被注释掉的
  std::cout<<x;
}

故,如果希望在源程序中有两个连续的问号,且不希望被预处理器替换,这种情况出现在字符常量、字符串字面值或者是程序注释中,可选办法是用字符串的自动连接:"...?""?..."或者转义序列:"...?\?..."

注意: Trigraph(三字符组)C++17被移除了语法3

从Microsoft Visual C++ 2010版开始,该编译器默认不再自动替换三字符组。如果需要使用三字符组替换(如为了兼容古老的软件代码),需要设置编译器命令行选项/Zc:trigraphs

g++仍默认支持三字符组,但会给出编译警告。

双字符组

1994年公布了一项C语言标准的修正案,引入了更具有可读性的5个双字符组。这也包括进了C99标准。

双字符组 替换为
<: [
:> ]
<% {
%> }
%: #

不同于三字符组在源文件的任何出现都会被预处理器替换,双字符如果出现在字符串字面值(quoted string)、字符常量、程序注释中将不被替换。双字符组的替换发生在编译器对源程序的tokenization阶段(即识别出关键字、标识符等,类似于自然语言的“断词”),仅当双字符组作为一个token或者token的组成部分时(如%:%:被替换为预处理运算符##),双字符组才被替换为单字符。 g++支持上述双字符组替换。但Microsoft Visual C++不支持双字符组替换。

Token

C++标准支持C语言的三字符组与双字符组(包括C99中的增补)。C++自身还提供了下述内置的关键字:

关键字 等价于
and &&
bitor |
or ||
xor ^
compl ~
bitand &
and_eq &=
or_eq |=
xor_eq ^=
not !
not_eq !=

Microsoft Visual C++编译器要求如果使用上述关键字,必须包含头文件ciso646,否则编译报错。如“ error C2065: ‘not’ : undeclared identifier”。而g++编译器就不要求包含头文件ciso646。

参考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